发表于:2025-02-21
2025年2月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8+8+4”产业体系建设,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到55%左右,打造10个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人工智能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如何发展?
“二号文”提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的生产性服务业标杆性集聚区和特色专业集聚区。本文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如何发展对“二号文”进行解读:
一、 政策背景
2024年,东莞市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双轮驱动效应显著持
2024年,东莞市GDP达12282.1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为主)增加值6800.80亿元,增速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工业投资方面,新动能投资较快增长。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9.4%,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0.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7.0%。
二、政策措施体系
“二号文”持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依据《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01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02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03信息服务04金融服务05节能与环保服务06生产性租赁服务07商务服务08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09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10生产性支持服务。
东莞“二号文”聚焦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科创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商务服务、贸易服务等方向,服务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孵化。并提出建设专业集聚区强化集聚辐射、遴选领航企业强化领航示范等措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化升级。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将迎来新的升级发展机遇。
三、生产性服务业特色专业集聚区
“二号文”提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的生产性服务业标杆性集聚区和特色专业集聚区。关于集聚区的指标性特征,慧联产研认为应该包括的指标包括:①生产性服务业占比,②企业密度,③经济贡献,④赋能指向性,赋能对“8+8+4”产业体系细分领域的具体指向,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⑤赋能协同性,对具体产业领域产业链的全链覆盖度,如包括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中试服务平台、专业人力平台、工业设计平台等;⑥数字化赋能、人工智能赋能服务业企业占比等。依据“8+8+4”体系不同细分领域,不同产业链对应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具有差异性,对应的特色集聚区指标会有差异和不同。
【慧联产研观点】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性集聚区和特色专业集聚区,首先要规避赋能对象-生产制造业的过分混杂,选择和针对具体的制造业细分领域推进产业聚集,其次要突出产业链的协同赋能,生产性服务业要能够覆盖具体产业链的核心节点,或者突出产业链重点节点,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的概念验证与中试集群等;第三是规避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形式,突出人工智能、数字化赋能,突出对具体产业细分领域的专业性赋能。从先进制造业细分领域规划与定位开始,以产业链重点环节服务平台为支点,推进产业链企业聚集,吸引和推进各环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聚集,是生产性服务业特色专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