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0-18
10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成势,力争到2027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规上医药工业规模超5000亿元,助力广东省高质量建设生物医药强省。
其中第二条,加大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对创新药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获证、产业化落地、推广应用等全链条各环节予以政策、资金等支持。统筹省科技创新战略、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基础再造等专项资金,谋划布局“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与健康”“岭南中医药现代化及关键技术装备”“精密仪器设备”等新一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专项,支持创新药、中药标准化规范化、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科学仪器和试剂、智能生产设备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产业化攻坚。发布广东省已获批生物医药创新药械产品目录,并按照“应配尽配”原则,推动加快入院应用。
这一措施对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创新药、中药标准化规范化、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科学仪器和试剂、智能生产设备等多个领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十九条,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促进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生物产业基地、中新(广州)知识城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南沙“一城三谷六园”、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南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园、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东莞松山湖生物基地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形成10个以上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入驻,从而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这一措施对广东省、东莞市生物医药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刺激作用。这将有助于提升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从传统的制药生产向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产品出口和技术输出。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实现营收663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1。2023年,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基地产业和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此外,该基地累计招引80多宗产业项目,协议引资超过130亿元。目前在东莞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汇聚超过400家生物医药企业,占东莞80%的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年产值更是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包括菲鹏生物、东阳光药业、红珊瑚、三生制药、现代牙科及博迈医疗等众多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享有盛誉的研发与生产企业。此外,该地还建立了诸如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一系列高端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使得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日益成熟与完善。
2024年国庆后第一个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五个城市共出让土地19宗,共计出让面积约1,007.73亩。其中4宗涉及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共计出让面积约219.13亩,分别为东莞1宗,广州2宗,惠州1宗,具体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