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9-10-21
产业政策动向 9月12日,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起草了《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人口调控政策,保持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有质量的稳步增长。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960万人;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020万人;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1080万人。 产业相关方面,《发展规划》指出,要发挥产业对人口调控的源头作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促进人口结构优化。扩大高端就业岗位供给,壮大高素质就业人员规模,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新就业岗位,实现产业对人口总量规模的调控。 其次是保持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地位。坚持制造业立市,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机器替代人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保持制造业整体从业人员规模在适度合理水平,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 40%,优化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就业结构,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从业人员比例。加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紧缺产业的青年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引进力度。 再者是拓展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市化空间。发展新兴产业基地、特色小镇、众创空间、文旅基地等,优化功能布局,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产、城、人、文、旅”有机结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引导村级工业园加强“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推动村级工业园招商选资,加快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新型产业载体示范项目和现代产业社区,逐步引导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从低端租赁经济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大力推动“村改居”工程,加大城中村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安全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和质量,提高人口吸引力。积极落实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优化农村集体用地管理,保护农业转移人口权益。 最后是以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加快构建新时代现代产业体系,围绕“一核三轴一带”总体布局、新兴产业的“一核三带十区”布局推进 8—1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三心多区”布局、未来产业“多点”布局、传统产业“十区”布局,以及松山湖、滨海湾、水乡、银瓶等四大重大产业集聚区建设,集聚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加快配套设施和人口聚居区建设,引导功能性设施集聚,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行业动态 9月12日9时,紫光集团摘得网挂2019WT051号建设用地;10时,欧菲光集团摘得网挂2019WT052号建设用地; 11时,正中集团摘得网挂2019WT053号建设用地;15时,紫光集团梅开二度摘得网挂2019WG030号建设用地。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本次在莞投资的项目堪称“巨无霸”,总投资达621亿元,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而欧菲光集团则是是一家国内领先的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总投资约54亿元,将在东莞打造一个高端光电影像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正中创新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83亿元,项目以健康医疗产业为核心。 热门产业解读 光伏行业: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光伏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具有无噪声、无污染、无枯竭、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迅猛,2018 年,我国光伏发电量达 177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0.1%,光伏发电量已经居世界首位;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提升至 2.5%,虽然占比仍然较低,但相比 2012 年 0.07%的比重大幅提升,且这一比重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达 1115 小时,同比增加 37小时;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中,蒙西 1617 小时、蒙东 1523 小时、青海1460 小时、四川 1439 小时。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 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量达 1067.3 千瓦时,同比增长 30.0%,弃光电量 26.1 亿千瓦时,同比减少 5.7 亿千瓦时;弃光率 2.4%,同比下降 1.2 个百分点,实现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双降”,弃光主要集中在西藏、新疆、甘肃和青海。 光伏产业链由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组件环节和下游的光伏系统环节所构成。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制造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光伏行业产业链及各环节所需设备图 硅料是光伏产业链的首端,是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环节。目前主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该方法是采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提纯后的三氯氢硅在氢还原炉内进行 CVD 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大直径对棒节能型还原炉技术,导热油循环冷却还原炉技术,还原炉尾气封闭式干法回收技术以及副产品SiCl4 氢化生成 SiHCl3 技术。所用到的设备包括合成炉、还原炉、氢化炉、流化床等。 硅片制造主要是拉棒和切片两大环节:在拉棒环节,大尺寸是主要方向,效率的优化还有热场结构、提高连续投料量、拉升速度等,以降低电耗;切片环节,核心在于降低硅片厚度,厚度降低有利于降低硅耗和电池成本,预计厚度从 2018 年的 180um 降低到2020 年的 160um。硅片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主要包括单晶硅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切片机,清洗、检测等设备。 电池片的技术路线,从 Al-BSF、到 PERC、再到HJT、IBC,一直在提升电池转化率,当前单晶 PERC 已成为市场主流;未来 N 型 PERT 和 HJT(异质结)电池会进入量产,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电池片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扩散、覆膜、蚀刻、测试、分选等设备。 组件提升主要在功率和转换率,随着 166 硅片的推出,组件进入 400W 以上的规模。在组件技术上,主要路线是双面组件比重的提升(预计到 2021 年提升至 40%);半片、叠瓦对全片的替代(预计到 2021 年达 49%)。组件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测试、清洗等设备,也需要专用材料的生产设备等。 太阳能光伏系统是光伏产业链下游的应用端,一般分为独立系统、并网系统和混合系统。如果根据应用形式,应用规模和负载的类型,还可以将光伏系统细分为: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简单直流系统,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交流、直流供电系统,并网系统,混合供电系统等。 2018年光伏“531”新政之后,国内装机需求下滑,产业链价格暴跌,行业进入寒冬期。但 2019 年以来,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光伏行业的稳健发展,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补贴退坡、政策引导,光伏平价趋势确定。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到 203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 50%。2018年该比例为 26.7%,距离 2030 年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且光伏发电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中占比约 6%,我国光伏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东莞标杆园区学习 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
园区简介:“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以色列经济部(原工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共推共建、由广东中以水处理环境科技创新园有限公司负责具体筹建与运营,是以色列授权在中国筹建的,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国际创新园。
中以产业园自筹建以来,倍受两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 2012年10月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称号;2013年11月,为落实两国总理就中以建立合作机制达成的共识,国家发改委下文通知,明确将松山湖及中以产业园列为“中国-以色列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推动的四大区域之一;2014年11月,中国创投委授予中以产业园“中国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园区落户于有着“东莞明眸”美誉的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占地380亩,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计划分两期建设完成,其中首期工程190亩,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已于2013年9月动工兴建,将在2017年建成。
中以产业园以中以合作为切入点,旨在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水谷,集聚全球先进水处理技术、优秀水处理人才、高端水处理企业和优质水处理资本,形成集水处理产业链上下游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园正积极整合政策、市场、资本、技术及其他软硬件等各方面优质资源,有序推进“四个平台、两个中心、五个产业化基地”(4-2-5园区生态系统)的搭建工作,通过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实现世界水谷的宏大目标。
Founders Space松山湖国际创新中心:
园区简介:Founders Space成立于美国硅谷,被《福布斯》、《公司》等誉为全球排名前十的孵化器,目前在全球22个国家建立了50多个孵化服务网络,拥有遍布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导师与投资人,是全球领先的国际创业社区,致力于打造估值10亿的行业独角兽。
Founders Space松山湖国际创新中心(Founders Space SSL)位于松山湖总部一号16栋科技大厦,拥有独立办公空间、公共休闲区、路演厅、会议室、休闲咖啡区等国际化的办公环境。
创新中心立足松山湖,致力于打造成为集国际一流创新社区、国际一流展示厅于一体的创新楼宇,吸引国际一流的团队、人才、企业到松山湖创业就业。在产业发展方面,创新中心将聚焦智慧社区与前沿数字化科技的创新应用、打造上下游产业集聚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标杆。
Founders Space拥有全球合作伙伴超过300位导师和顾问,其中有三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拥有50多位全球合作伙伴,与华为、博世、高通等均有合作。松山湖国际创新中心是Founders Space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首个国际孵化器,接下来将把FoundersSpace链接全球的创新资源带到松山湖、带到粤港澳大湾区,帮助这里构筑一个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相关文章